100余家分包、1000多人同時施工,施工場面堪比“春運”,“機山人?!?/span>成為項目在建期間的獨特“風景”,要想讓施工區域作業有條不紊,避免“撞車”,做好科學有效的進度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。作為這場施工“春運”的“指揮中樞”,項目計劃部可謂“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”,根據實際情況對所有計劃一周一排,比常規的計劃安排快了5倍。所有施工區域均合理劃分多個流水作業段,按流水作業段對各工種人員、機械、物資材料進行合理分配。
為了確?!叭f無一失”,項目對100余家分包點對點進行安全交底,并在每個施工區域配置至少2名專職安全員,算上分包共80余名安全管理人員,每日施工作業前,全員都會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,對大型機械、各類危險源、防護設施等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。
步入已建成的南京FMC汽車廠房,一個個“張牙舞爪”的機械臂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轉工作,335臺KUKA機器人摩拳擦掌,頗有侏羅紀公園的既視感。
流暢的線條,超高的顏值,48英寸交互大屏、超強續航能力的電池組,投用后的第一臺試制車便吸引了眾多“車迷”的目光。在中建二局的“筑”力下,這一切從“夢想照進現實”,耗時17個月終于驚艷亮相。
作為拜騰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首家工廠,共包括了沖壓、焊裝、涂裝、總裝、電池五大工藝車間以及中國研發中心,擁有全球汽車生產領域最快的沖壓生產線之一。焊裝車間自動化率達99%,應用了如鋁點焊、鋁激光焊、自沖鉚連接等多種焊接工藝。
“如今有多驚艷,當初就有多艱難”,2018年5月,項目團隊自接到中標通知書到進場,只有5天時間。廠址周邊3公里范圍內沒有吃飯的地方,20公里范圍內沒有商圈,臨建沒有搭好,辦公卻不能落下,網絡沒有連接,資料卻要實時共享。
這就好比部隊突然要出緊急任務,必須毫不遲疑地進入狀態,開場即沖鋒!而讓項目經理蘇憲新最擔心的是項目上一幫90后的年輕人,吃不下這樣的苦頭,在動員會上,他告訴大家,“如果大家有人覺得撐不住,現在可以退出,如果選擇留下,那就必須堅持到底”。
65個人,65份無言的“軍令狀”,不僅沒有一人打“退堂鼓”,大家還學會了“苦中作樂”。僅有的幾張辦公室,墊上幾張廢報紙,就變成了餐桌,大家反而開玩笑說,“站著吃飯有助于消化,這樣才不會長贅肉”。
2間辦公室,白天供商務、技術、物資部同事辦公,晚上,則變身為工程、質量、安全、測量部辦公室,局促的空間里,大家以最快的速度、最高的標準完成了前期策劃、招采、方案、材料采購等各項流程。
1個月完成沖壓、涂裝、總裝車間施工,兩個月完成6萬多米管樁施工……一個個高品質履約的“奇跡”背后,都源于一群“最可愛的人”的不懈堅守。有年輕人說,感覺自己經歷過這個項目,才知道什么叫“努力到無能為力”;有著多年建設經驗的“老法師”說,這個項目,“讓我找到了年輕時的感覺”。
項目上一對年輕情侶叢震和那鑫,辦公室僅有2米之隔,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,倆人經常只有在吃飯時才能說上幾句話,有同事開玩笑說,“他倆近在咫尺卻像是異地戀”。他倆卻說,“值了!沒奮斗過,哪敢說自己有過青春”。
物資經理為了保障工期緊張時的物料供應,孩子出生第三天便匆匆趕回工作崗位,直到孩子百天時才見到第二面。常有人午飯時累到握著筷子睡過去,鬧鈴響起,便又立馬投入“戰斗”。“拼”,是項目所有人的“標簽”。
項目團隊中多名員工都是蘇憲新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成員,你以為他們的智慧只限于“搭積木”蓋房?當然不是!
由于工程臨近長江,地質條件復雜,而當時市場上砂石供應短缺,這成為推進室外工程施工的項目團隊面前的一道“攔路虎”。經過多次考察研究,一種新型材料“路液”為工作室提供了破解靈感。
這種新型材料在工業廠房中還從未推廣,經過多次研究、實驗和對比分析,將路液與黃土混合制成的路基材料,不僅能大大提升施工質量,并且綠色環保。如此一來,砂石短缺的問題有效化解,施工速度也得以“快馬加鞭”。